大明朝相对其他任何朝代来说,更重视科技。不少官吏都有研究各类科技,不管是物理、化学、天文还是地理等等,都有杰出的成就,这其中最着名的代表就是徐光启。
锺进衞现在展现了诱人的前景,又有这么好的一个基础在,不管是崇祯皇帝还是温体仁,亦或是王承恩,都是很赞同锺进衞的说法。
也因此,研究院的这条线受到朝廷上下的重视,很多科技成果,并没有锺进衞所想的那么久就研制出来了,当然这些也是后话。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当场都做了表态,表示全力支持和科技相关的事情。
崇祯皇帝接着拿起御案上的一份奏章道:“锺师傅,本次登莱战事中有关新军的总结很是详细,朕很满意。”
他说到这裏,转向首辅温体仁道:“温卿有没有看此份奏章的副本?”
“臣已看过。”温体仁马上回答道。
崇祯皇帝点点头,继续说道:“如此温卿以为是否可以扩建新军?”
新军耗资巨大,因此崇祯皇帝才会如此慎重,征求内阁首辅的同意。
锺进衞有战绩做背书,自然是有底气的。但此时他还是稍微有点紧张,等待着温体仁的答覆。
“臣看了战报详情,这次战事如果不是新军占据了有利地形,又事出突然的话,应该还不可能救出那么多登莱军卒。究其原因确实是新军数量太少之原因,因此臣对扩建新军一事,并无异议。”
温体仁的回答让锺进衞松了口气,刚才自己说内阁事务繁忙之事,温体仁并没有和自己计较,果然是宰相肚裏能撑船,和后世的一些传说并不一致。
在原本的历史上,温体仁之所以要打压政敌,是因为大环境使然。在那个党争的年代,如果温体仁不去打压别人,那就是别人打压他了。如此一来,什么政治理想,统统不可能实现。
但在这个世界,因为锺进衞的出现,导致大明朝廷中的党争大大减弱。因为锺进衞以后世的眼光,为他们又开拓出了另外一个大大的蛋糕,使得他们不用为原来的蛋糕而互斗。毕竟互斗的话,不管输赢,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温体仁的首辅位置在崇祯皇帝的支持下,稳如泰山。锺进衞和他并没有利益纠葛,相反在很多事情上,还是他的助力。刚才锺进衞也只是就事论事,因此,温体仁那会与锺进衞计较。
崇祯皇帝见温体仁同意了,就笑着对锺进衞道:“原本就有给你的新军预备着钱粮,没想又有意外进账。因此锺师傅尽管放心好了,还是按照之前的计划去做,朕要的是无敌虎军。”
“是,陛下。”锺进衞躬身答应一声,然后抬头看向崇祯皇帝,稍微有点皱着眉头道,“陛下,新军扩建,兵员倒没问题,还是可以从京营中转化,但锦衣衞校尉就不好找了。”
崇祯皇帝对锺进衞所要的锦衣衞政委,自然知道其作用。这个锦衣衞政委对于他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存在于新军中的,这也是他很放心把新军交给锺进衞的原因之一。
他听锺进衞这么一说,沉思了下才问道:“锺师傅,在目前的锦衣衞中挑不出来了么?”
锺进衞之前在锦衣衞中好不容易找到了五个合适的,但现在要再找,就是要从剩余的锦衣衞中去找了。
他因为已经找过一遍,对目前在京师的锦衣衞素质心裏有数,并不是很合适政委这个职位,所以就向崇祯皇帝提了出来。
现在听崇祯皇帝一说,他就解释道:“陛下,臣已找过一次,确实没有很合适的了。臣不想因为找不到而降低要求,否则就是对新军的不负责。”
“那锺师傅的意思是?”崇祯皇帝听了心裏就不明白了,总不能没有,就只好问锺进衞了。
王承恩在一边听了,心中暗想,自己要不要站出来说东厂没有挑选过,是不是可以来挑选一下?
不过他衡量再三,还是没有说出来。因为军队这块,是归锦衣衞监督的,东厂只是监督锦衣衞和都察院而已。如果自己站出去说出这个想法,会被人误会自己有染指军队之意,到时候就说不清了。
在殿内三人的注视下,锺进衞从容不迫地提出了他的想法:“陛下,臣建议让锦衣衞按照这个要求去新招一些人,而后臣再进行选取。”
锺进衞的话音落了之后,文华殿内陷入了安静,没有人说话。
过了一会,温体仁先说话了:“中兴侯,你对现在的锦衣衞不满意的是他们对士卒的态度,是么?”
温体仁是人精,一下就猜出了那些锦衣衞的习性,即爱摆官架子这点让中兴侯选不到人。
锺进衞看向温体仁,点点头道:“正是。”
听到中兴侯的答覆,温体仁一笑道:“这点其实是会变的。在新军中的锦衣衞校尉升迁之后,那些原本的锦衣衞看到了,自然会放低他们的态势,做他们该做的事情。”
锺进衞一听,有点领悟,不由对温体仁感激地一笑。
崇祯皇帝在上面见了,就發表意见道:“新军以后还是会扩编,需要合适的校尉还是要不少。朕觉得锺师傅说得也不无道理。因此朕以为可以双管齐下,一边从现在的锦衣衞中再挑选一些,一边再特招一些锦衣衞。”
“陛下英明!”锺进衞当即送上一个马屁。
温体仁也没有意见,至于王承恩,就直接被忽略了。
只是在锺进衞准备回去安排事情的时候,温体仁又问了:“中兴侯,这扩编后的新军准备什么时候再去拉练下?”
拉练这词是从锺进衞嘴中听到的,而且新军的拉练打了大胜仗,比较吉祥,也透着一股藐视建虏的意思。
锺进衞暂时只打算扩编一倍,也就是多五百人,这样新军虽有扩编,战力却能很快恢复。
他想了下,回答道:“建虏不是缺粮么,我打算建虏要收割粮食之前,去捣乱下。”
崇祯皇帝对此没有异议,只是关心一个问题:“锺师傅,你是要从锦州出战么?”
锺进衞一听,摇摇头道:“锦州那边肯定是建虏的精锐驻扎,目前新军的人数还不够多,不足以和建虏主力硬碰硬。因此臣想,还是在登莱一线寻一处薄弱之所给建虏一个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