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师古与师今之争!

正文卷

第71章 师古与师今之争!

“名和利……”

这让众人为之一愣,随即神色古怪地看了看赵辰。

怎么说呢,他们想要收拾那些六国贵族势力,是没有什么难度的。

但,想要像赵辰这样,将六国贵族势力所依赖的归结于两点,就不是这么凌厉了。

六国贵族势力肯定是不能够全部灭杀的,这一点不用多想。

而想要给对方以打击和震慑,简单的手段,又对其只是皮痒痒的事情,不足以达到目标。

按照赵辰所言的着手,倒是可行啊!

“国师,不知道这具体,该如何实施呢?”

嬴政想了想,对于这个还是有些认同的。

但,还是得看具体如何实施。

“只要不是一个整体,那就有分割的机会。”

赵辰神色淡然,继续说道:

“正好,就借助此机会,来让那些贵族势力,真正的告别过去的故国辉煌,成为大秦子民,为帝国做贡献。”

经过此前大秦帝国对于这些六国贵族势力的多条措施,眼下的贵族势力能够反抗的实力并不多。

“将贵族势力集中的利益,不断分散给其族中子弟,确保不会有人利益足够集中。等到利益彻底分散开来,那就让这些得利的贵族子弟,开荒垦地,要让我大秦子民来监督其进行,定期评定功过。”

“钱财,众多的贵族势力子弟都有获得的份儿。而开荒垦地,为帝国做贡献的好名声,也需要让他们得到。谁不去的,呵呵。”

待得文武百官听到这里,不禁有些后背发凉。

虽说,六国贵族势力在灭国以后,西迁到咸阳附近,都有进行打压震慑,但都并未动到筋骨,顶多就是王室等压力极大。

经过这些年的恢复,这些六国贵族势力的情况,也逐渐好起来,与不少的大秦官吏也是有所关系。

想要动这些六国贵族势力,势必会牵扯进来不少的大秦官吏。

这些大秦官吏,无外乎也会因利益或者把柄,从而主动或者被迫与之勾结。

这些,必然是需要考虑的。

而赵辰这位大秦国师的办法,就是从六国贵族势力本身着手。

将六国贵族势力能够与大秦官吏勾结的基础,也就是钱财利益,从集中在贵族势力的头部,化为贵族势力的所有人。

只要有该国贵族势力的血脉关系,那就可以瓜分到这份钱财利益。

大秦帝国所需要做的,就是监督执行。

那些贵族势力不愿意配合的,那就有好果子尝。

再怎么样,也不可能与大秦帝国正面抗衡。

而这些贵族势力内部的子弟,也不会舍弃这份即将到手的钱财利益,从而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来抵抗大秦帝国的所谓“施恩”之策。

那些领头的贵族,想要阻拦,怎么可能。

真要是敢阻拦,信不信这些得利的贵族子弟,第一个就敢跳出来与之纠缠。

年轻的贵族子弟,并不像是那些年老的六国贵族,对于那故国还有着什么想法。

更多的,还是看自己眼前的利益。

这里,已经是将六国贵族势力进行了分割再分割,想要重新化为整体,十分的艰难。

不会有人,甘心将自己的利益送出去的。

接下来,再采取开荒垦地之类的由头,分化这些得利的六国贵族子弟,从而让六国贵族势力彻底化整为零。

再施以定期评定功过的办法,来让其从最开始的拒绝犹豫,再到后面甘愿为大秦帝国做贡献,使得其真正从六国贵族势力,变成大秦子民,开始维护大秦帝国,保证自身的利益。

可以说,这是将六国贵族势力彻底让其成为历史的绝杀之招啊。

都不需要几年时间,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时间再长一点,那融入到大秦帝国,成为大秦子民,也就非常顺利了。

“好,这个办好,深得朕欢心!”

嬴政眼前一亮,只觉得此办法确实是很有效。

对付那些六国贵族势力,那肯定是在有办法,一举将威胁解除的方向进行。

过往之法,虽然打压震慑六国贵族势力,有不小的成效。

可真的要让其放弃复国的反抗念头,那几乎很难。

而按照赵辰之法,如此来先对付六国贵族势力,那必然是能够长久的消除隐患。

“国师大人此办法,当真是厉害。”

丞相王绾十分认同,在琢磨了一下以后,也是说道:

“若是将此办法,稍微化用一番,那分封制的缺陷,也就可以最大化的解决。王侯将不再有割据分裂造反的能力。”

“王丞相,分封制就不需要多想了。”

太尉李斯依旧是记得丞相王绾以前与自己争论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时候,他淡淡地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想要让六国故地之民,更融入到我帝国,成为我大秦子民,那就要在现有的改革政令实施之下,改变这些百姓对于昔日燕地、赵地之类的观念,从而铲除有复国造反的根基,杜绝民心被有心人煽动利用!”

赵辰听到这里,眉头微挑。

这丞相王绾和太尉李斯,倒是聪明啊。

如此之快,就将他对付六国贵族势力的办法重点掌握,从而加以利用。

六国故地,确实是如此来做,能够让那些六国故地之民,更容易融入到大秦帝国来。

等过十来年,那六国昔日的辉煌,也就能够与之消退了。

就算是在那六国故地,还有着六国贵族余孽存在,想要谋逆造反,难度极大,几乎不可能。

不过嘛……

赵辰饶有趣味地看了看太尉李斯和后边蠢蠢欲动的博士淳于越,刚才丞相王绾的话,让后者蠢蠢欲动,而前者也不逞多让。

好戏,上场了。

经过此事,李斯就将顶替王绾之职,从太尉变成丞相了。

“陛下,臣以为可以利用国师大人提出来的此办法,来解决分封制的弊端,了却你们的顾虑。”

博士淳于越率先跳了出来,他实在是忍不住了,早就有着刚才丞相王绾的想法,认为分封制肯定是比现在施行的郡县制更好。

即使啊,那太尉李斯反对。

他们之间的关系,还算是不错。

只不过,彼此之间的观念有所差异,这是很正常的。

“我听说殷商和周室的统治,长达千年之久,分封子弟及功臣,让其来充当膀臂辅翼。”

在嬴政等君臣的目光注视之下,那博士淳于越继续劝谏道:

“倘若出了什么事情,朝中没有强有力的辅佐之臣,又有谁来救呢?办事情,不学习过往有经验且长久统治的朝代,我还没有听说过。”

“我认为郡县制,不适合帝国的发展,也难让天下百姓为之适应,理所应当恢复周室分封制,以让公子扶苏等皇室子弟,拥有太子、王侯等身份,从而让帝国延续万载!”

“荒唐,真是荒唐!”

那太尉李斯听到这里,瞪大了眼睛,注视着这位好友博士淳于越,怒斥道:

“你这种建议,简直就是荒谬至极,以古之事来批评今世之事,实在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