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入甘(三)

第二卷 西北王

在戴季良、裴逮淮、陆洪涛的5000大军面前,群龙无首的孔繁锦部迫不得已选择了缴械投降。

而就在李松年代表戴季良受降的时候,马康的第一梯队已经开进了兰州。

“赫光兄,这次陕军定甘,你可是首功啊!”

马康似笑非笑的和张兆钾打趣着。

作为戴季良的嫡系,他对为了区区利益就选择出卖的某人自然是没有太多的好感。

“不过还请约束好贵军的军纪,若要被咱们陕军的宪兵揪报上去,怕就是得不偿失了。”

“晓攸兄这番好意兄弟心领了。”

虽然张兆钾部号称有一个旅,然而以甘军吃空饷的程度,这个旅不过只有2500多人。

面对马康近万人的第一梯队,自然是不敢多说什么。

“兄弟已经在观花楼备下薄酒,还请晓攸兄一定赏光啊!”

“喝酒?”

马康想了想。

“也好,不过,还请赫光兄先指点我部占领省城各要害位置。”

电报局、省库、省议会、省厘金局、省禁烟局、铜圆局等等等等,戴季良一再交代过,对此马康自然明白。

反正当年拿下西安的时候已经做过一回,有了张兆钾的帮忙,马康轻车熟路的重操旧业着。

“不知道大帅大概什么时候能到?”

跟着马康忙前忙后的张兆钾小心谨慎问着。

虽然自己有献城的大功,不过在马康这样嫡系面前,他可不敢多说二话。

“大帅现在天水收编孔繁锦旧部,估计还要有十天半个月吧。”

马康看着张兆钾患得患失的样子咧着嘴笑了笑。

“怎么担心呢?放心,咱们大帅虽说不是金口玉言,但是也是一口唾沫一口钉的人物。”

马康夸张的把张宾南和何偶才的事给张兆钾说了一遍。

“明白了吧,只要跟着咱们大帅,没异心,好处是少不了你的。”

“陆洪涛、张兆钾已经降了。孔繁锦和裴逮淮还不知道情况。”

眼见戴季良大军已经进入兰州了,陇上四马顿时如无头苍蝇一样。

“你们说现在咱们该怎么办?”

“戴季良既然不顾甘肃民意,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打吧。”

凉州镇守使马廷勷在张广健时是被打压得最厉害的一个,因此,对汉人的敌视也是最强烈的。

“打?要打早打了。”

锐扬将军马麒摇着头。

“原来汉镇不过万五,咱们还有一拼之力。但是现在戴季良先头第一梯队就已经达万人之数,怎么打?这不是送死啊!”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戴季良得了甘肃?”

甘州镇守使马廷勷却是一脸的不甘心。

“我看戴季良现在立足未稳,北京不也是到现在没有下明令,云亭兄还是有希望的,咱们可不能自己先撒手啊!”

“云亭兄,你是怎么想的,倒是给一句痛快话吧。”

马麒看着马福祥。

这些人说来说去都是配角,主角不说话,这怎么成呢。

“戴志翔在陕西发展实业颇有虚名,我别的不怕,就怕戴季良进了兰州,原来支持咱们的全部反了水,这就麻烦了。”

马福祥心思缜密,他当然明白今天这些人能凑在一起并不是单单为了支持自己当这个甘肃督军的,裏面的水深着呢。

“再说,打来打去都是在咱们甘肃的地盘上,打烂了到时候戴季良一拍屁股就走人,咱们怎么办?”

“那咱们就先观望观望。”

马麒本就不想打,这么一听立刻就坡下驴。

“现在的关键还在北京,只要都中一天未定,咱们还有机会翻盘。”

“云亭兄,这是刚刚接到的北京国务院的电报。”

马麒的弟弟翰威将军马麟脸色不善的走了进来。

“北京明发了,大总统刚刚用印,任命戴季良为西北巡阅使。另外戴季良保荐陆洪涛为陕西督军,王丹萍为陕西省长,北京也都同意了。”

一众人脸色顿时一变,马廷勷一把抢过电报纸。

“甘肃呢,北京对甘肃怎么安排的?”

“内阁没有明白安排,不过电文里却说这是戴季良的职权,北京已经把整个甘肃交给戴季良了。”

马麟愤愤的替马福祥不平着。

“只给了云亭兄一个绥远都统的名分,而且要求云亭兄克期上任。”

“什么?那原来的蔡老虎呢,他甘心把绥远交出来嘛?”

马福祥也是一愣。

绥远可是名花有主的,难道保定想借刀杀人,让自己到绥远去硬拼不成?应该不会呀,自己可是在甘肃第一个支持保定的,难道保定真的会卸磨杀驴?

“蔡成勋现在是陆军总长了。”

马麟替马福祥解着疑惑。

“不过,我看是明升暗降罢了。什么陆军总长,没有手头的实力,我看连条老狗都比不上。”

“勋臣你能不能废话少一点。”

马麒当着众人的面毫不客气的训着自己的弟弟。

不过现在的关键人物不是他,所以马麒也就一言带过。

“云亭兄,你准备怎么办?”

“我?”

马福祥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顿时陷入了沉沉的思考当中。

“芷馨兄。”

戴季良进兰州的第一事就是把省教育厅代厅长林锡光找了过来。

这位福建长乐前清举人,在日本读过师范学校。

毕业归国后,历任过学部主事,广州琼州师范学堂监督,宪政筹备处筹备员,教育部普通教育司第三科主事,教科书编纲要审查会审查员,荐任视学。

前不久才来甘肃当了教育厅的代厅长。

“中央委任兄弟为西北巡阅使,所以特意请你这位大才出山呢。”

“大帅这算什么话,难道现在英琼不是在为甘肃服务嘛?”

林锡光故意扯蛋着。

“到底是师范出身,抓起小辫子来可是一抓一把啊!”

戴季良用日语和林锡光开着玩笑。

“好了,我承认刚刚是我说的有歧义,我想请芷馨兄负责省政府的工作,就不知道芷馨兄意下如何了?”

“大帅想让英琼当甘肃省长?”

林锡光一下子愣住了,这是天上掉馅饼啊。

“英琼何德何能,值得大帅将甘政一力托付呢。”

不搞清这个问题,林锡光绝不会轻易的答应戴季良的要求的。

“芷馨兄,虽然咱们交浅言深,但是我该说的还是要说。”

戴季良微笑着给了林锡光一个解释。

“芷馨你在教育部的威名,志翔还是有耳闻的。要论起在甘肃众人的眼光,我唯一相信的就是芷馨兄了。”

戴季良真诚的看着林锡光。

“甘肃不能像以前一样一潭死水了,甘肃要发展起来,要大发展起来,就需要眼界开阔,眼光长远的人物,因此,我需要芷馨兄来帮我挑这个担子。”

“那督军是谁,会不会干政?”

林锡光马上提出了自己的担心。

“督军现在还不能定,但是陕军有个口号:‘军人不干政,政客不领军’。”

戴季良安抚着。

但是他没有说实话,的确,督军是不会干政的,但他这个巡阅使却不是摆设。

“那好,我可以当这个省长。”

林锡光想到从陕西到甘肃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再想想两个省之间的差距,于是点点头,终于同意了戴季良的请求。

“很好,不过谁来替芷馨兄当这个教育厅长呢?”

戴季良征询着林锡光的意见。

“有两个人选。”

林锡光虽然来肃时间不长,但是对陇上的才俊还是有一点的了解的,因此,他向戴季良推荐着。

“一个是洮阳名士、陇上奇才黄文中,这个人获东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学士学位,翻译过植原悦二教授所着《日本民权发达史》回国后,任甘肃省教育厅一科科长,并在各大中学校兼课。”

“是不是孙文给他提过字啊?”

戴季良从培模这隐隐约约听说过此人。

据说孙文很赏识此人,还给他书稿提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十六个字。

“好,芷馨兄,还有一个是谁?”

“陈鸿模陈范卿,先后毕业于甘肃法政专门学校、日本明治大学,今年刚刚毕业回国,现在甘肃省立第一中学和甘肃法政专门学校教书。”

林锡光又提了一个日本留学生。

“不妥啊!”

戴季良摇摇头。

“学问够了,资历太浅呢。”

戴季良想了想问道。

“我推一个芷馨兄不介意吧?”

看到林锡光笑了起来,戴季良一摆手。

“不要笑,我看梓材先生可以当这个教育厅长。”

“梓材先生是?”

林锡光一愣,甘肃有他不知道的教育人才嘛。

“景艺林景梓材是前清的进士,一直在陕西做地方官,民国后弃官做了几年的小学校长,在陕西还是小有名气的。”

原来是在陕西的甘肃人,难怪林锡光一时间不知道呢。

“让他回乡服务甘肃应该能够接受的。”

“那就按大帅的意思办。”

因为戴季良的拒绝并非无的放矢,所以林锡光并没有上来就碰壁的不舒服。

“对了,陈范卿还请芷馨兄替我引介一下。”

黄文中戴季良暂时是不敢用的,不过作为政法学校的高材生,陈鸿模戴季良倒想收在夹袋里。

“我想让他来给我当一段时间的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