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星星峡

第二卷 西北王

“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向前看戈壁滩、向后看鬼门关。”

戴季良站在星星山之上俯瞰四面峰峦叠嶂,一条S形的山路蜿蜒其间,两旁危岩峭壁的星星峡,嘴裏不禁念叨着那流传甚久的西北民谣。

“真美丽,也真是荒凉啊!”

“荒凉?不荒凉。”

一个突兀的声音传了过来,戴季良扭头一看,却是陪着自己爬星星山的向导,第一快速纵队驻星星峡火车站的军需官。

“钧座。”

这个小上尉也许是太紧张了,所以将刚才戴季良的自言自语当成向自己的问话。

“钧座请看。”

不过现在醒悟已经晚了,手里捏着一把汗的他也就豁了出去。

“没修铁路之前,新疆不靠哈密那头就有个镇子,平时客商往来,还很热闹呢。不过现在火车通到了雅满苏,镇子里的人都移到火车站边上去了。”

所谓星星峡火车站,其实并不在星星峡,而是在南面的红河谷里,所以现在看上去人才少了些。

“是啊,是啊,要想富先修路。”

戴季良给了年轻的上尉一个温和带着鼓励的笑容,不过他的下一句话就有些煞风景了。

“张上尉,现在这一带还有马匪嘛?”

“铁路沿线有护路队,火车站里有武装警察,再加上咱们快一纵也不是吃素的,还有哪个王八蛋敢不开眼到这裏来找不自在?”

“那这裏还缺些什么?”

戴季良追问着,显然随着铁路的向西延伸,这个新兴的小镇转眼间就会重新归于荒芜。

“人?粮食?还是其他什么?”

“要不是还有驻军,这鬼地方将来一准人都没有。”

张上尉看得倒也清楚,眼前的繁荣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粮食什么是一概不缺,谁叫这附近有一个戴季良的心尖子部队呢,平时的补给是断断不会少的。

“只不过。”

张上尉犹豫了一会,还是说了出口。

“钧座,能不能让那些西去的移民留几百人下来,真要是整天见不着人,可不是渗得慌嘛!”

“难呢。”

戴季良了然的点点头,孤独永远是人类最大的敌人。

“也要人家愿意不是?”

戴季良同情的拍了拍张上尉的肩。

“不过现在说这话还早,我看将来星星峡可以作为一个加煤加水的大站存在,说不定这样就能留住一部分人了。”

“钧座。”

张上尉张张嘴还没来得及回答,一个副官急匆匆的奔了过来,随即一旁的宋成插嘴了。

“中央银行又发生挤兑了。”

但这句话却不是宋成汇报的重点,在张上尉很快被其他的副官给引走后,他转入正题。

“南疆急报,马麒部似有北犯阿克苏之举,马司令已经调动第十、第九两师的骑兵团急援马献文部了。”

“哈密的飞机准备好了没有?”

在得到宋成肯定的答覆之后,戴季良紧了紧身上的披风,当机立断着。

“马上下山。”

“哲生兄、亮畴兄,中央是有诚意化解和广州的矛盾的。”

孙科、王宠惠两人都是广东人,自然对蒋中正软禁广东籍元老胡汉民有所不满,因此,尽管南京版的国民会议已经召开了好几天了,可是他们两人依然留在上海止步不前。

不得已,蒋中正只好派出吴敬恒、张静江、孔祥熙等人赶到上海来迎驾。

“要是两位迟迟不去,那势必让外人窥知中央内都有裂隙,对党国的大业绝不是什么好事啊!”

“蒋主席现在是听不进话去了。”

孙科也就剩下孙文的独子的招牌管用了。

“之前软禁了李任潮,我们都不说话,因为他的确跟桂系勾搭有反政府的倾向。可是展堂兄有什么问题?也就是有一些政策上的分歧,可是蒋主席又来这一套,难不成当天下人眼睛都是瞎子嘛!”

“哲生兄说得极是。”

王宠惠在一旁低头猛吸雪茄。

“什么外人,无非就是指兆铭兄而已,都是总理的信徒,何必自相残杀呢?”

王宠惠有句话不能当面直说,蒋中正夺嫡已成,却要对另一位继承人赶尽杀绝,这不能不让一部分人为之心寒呢。

“再说了,东北张汉卿、西北戴志翔是什么人物?典型的旧军阀,蒋主席却委以重任,难道只有把咱们这些老党员都一个个打倒了,蒋主席才能罢手不成?”

“亮畴兄此话过激了。蒋主席从来没有说过要针对党内任何一位同志,而稚晖兄所言的外人正恰恰是亮畴兄所言的西北和东北。”

张静江佝偻着身子,有气无力的说着。

“事实上蒋主席也知道戴志翔和张汉卿无非是披了一身三民主义的外衣而已,骨子里还是旧军阀的一套,可是中央在刚刚过去的大战中已经精疲力竭了,根本腾不出手来对付这两个最大的军阀。

赤党又在闽、赣、湘、鄂、豫、皖活动猖獗。

此乃是党国存亡之秋啦,两位可不要再拘于什么门户之见了。”

“人杰兄此言说得好。”

新任实业部长孔祥熙一脸的凝重,“广东骚动之后,中央银行已经连续多日挤兑了,这已经影响了中央剿赤的行动。”

孔祥熙直直的盯住孙科的眼睛,“哲生兄可是先总理的独子,兄弟之间虽然有些龌龊,然而必须先一致对外才行啊!”

“不要说,这一点上,你们两个不如陈真如啊!”

张人杰这个时候抛出陈铭枢来是有极大的用意的,果然,孙科和王宠惠两人不明所以的把目光移到了张静江的身上。

“真如兄知道陈济棠和古应芬的祸乱图谋,已经跟他们割席断交了。”

孙、王两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非常清楚这意味着粤军内部已经分裂了。

“真如兄出走香港,已经向中央打来电报,决意辞去广东省主席的职务,绝不成为陈济棠等人的帮凶。”

民国二十年5月1日,南京中央政治会议全体监执委临时会议一致通过了临时约法草案,同日身在广州的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邓泽如、萧佛成、古应芬,以胡汉民事件为由自广州通电弹劾蒋中正。

通电中前后共列举六宗罪,然而蒋中正却将此弹劾转交由他一手控制的南京中央监察委员会审核,其结果自然是不了了之的。

而就在南京广州之间的电报战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身在香港的汪兆铭也出来添乱。

同样是5月1日汪兆铭自香港通电,称中国需要民主政治、党务将由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解决,更是给已经沸反盈天的热锅里浇上了一瓢凉水。

“目前藏军主力数千人以三路会攻的形式直指西康。”

所谓利令智昏就是这个样子,拉萨的僧贵们以为有了英国人的支持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不但作出窥视青海玉树、果洛的举动,更直接的向他们认为的软柿子川军发起了直接进攻。

“一路占领瞻化,一路进攻道孚、炉霍,一路进攻巴塘、理塘。”

“有没有孙图他们的消息?”

戴季良没有想到他刚刚从哈密飞抵迪化,迎接他的不是新疆的军务,而是来自早有准备的青海。

“藏军攻打西康对咱们也是一件好事。”

果不出戴季良所料,青海之路漫漫,无论是军委会和军政署一时半会都无法得知南面的具体情况。

“马步芳到了迪化?”

“是!”

马康和牛策勋两人对视一样,又一同的点了点头。

“早几天就到了迪化,上蹿下跳到处拜会西北陆校的同窗,大撒金钱雨,看上去还挺活跃的。”

牛策勋嘲讽着马步芳临时抱佛脚的行动。

“钧座您看是不是马上就安排接见呢?”

“不急。”

戴季良摆摆手,“阿克苏的情况怎么样了?”

两个骑兵团不过一千二三百人,就算加上马献文的警备部队也不足对方的一个零头,戴季良自然关心这两支部队的情况。

“除了这两个骑兵团。”

马康示意牛策勋汇报,于是牛文亮站到了大地图前。

“马显诚的拜城警备团和马普仁的焉者警备团也各派出了一个骑兵团。”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个时候马鸿宾的余部自然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

“另外省军独立骑兵师也开始南调了。”

“看起来风声鹤唳啊!”

戴季良写意的躺倒在椅子上,不过他随即想起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部队来自不同的系统,其中算得上西北嫡系的也不过两个团,相互的配合会不会有问题呢。

“晓攸,前线调度由谁来负责?”

“已经安排陈前康赶过去了。”

这个安排看上去滴水不漏,陈友良作为西北第一批师长而且是甲种师的师长,自然是有这个权威的。

不过让一个熟悉步兵作战的师长去指挥骑兵,是不是有些强人所难却是不言而喻的。

“还把省保安司令部警衞团也让他带过去了。”

“警衞团?”

戴季良想了想,有了这一个团二三千人,以陈友良的能力未必不能守住阿克苏,也许马康这次是搬起砖头砸自己的脚了,不过尽管这样戴季良的心裏还是有些不舒服。

于是他继续问道。

“银鹰总队的飞机调过去了嘛?”

“原本已经安排了两个分队。”

毕竟阿克苏将成为战场,为了确保机师、地勤技|师和飞机的安全,马康他们不敢派太多的飞机南下。

不过现在阿克苏已经成了第一线,所以暂时把前线机场放在库尔勒了。

“那好啊!”

戴季良再没什么可问的了。

“咱们做好一锅菜就等马麒过来尝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