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撤退(一)

第二卷 西北王

所谓计划没有变化快,一次还算比较严密的撤退居然因为两位指挥官的伤亡变成了大崩盘,这一点任谁也无法想到的。

前线出现不可控制的崩溃和秦德纯、冯治安、张自忠等接受日本人的最后通牒撤出北平的消息先后传来的这几个小时内,石门的战区指挥部里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这个消息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司令官、参谋长,钧座的急电。”

打破沉寂的是快步而来的电讯参谋。

“钧座、张参座和蒋副参座责成我们立刻撤销正定战役计划。”

这句话一说,周亚衞急急从参谋手中抢过电文,反覆的扫了几眼,这才脸色苍白的把电报交到了张宾南的手里。

“立刻执行钧座的命令吧。”

张宾南看后脸上也露出了一抹苦涩,这并不是戴季良在电文中骂娘了,事实上戴季良明显要比张宾南他们镇定,这大概就是双方所处的角度不同,戴季良是站在全局考量的原因吧。

不过,尽管戴季良没有指责、处分谁,但却以日军南下在即,准备时间不足为由否决了原本已经开始实施的正定战役作战计划。

只是要求河北战区全力收拢前方溃军,在高碑店以南保定以北构筑若干条迟滞日军的阻击线。

而更进一步的计划,将在第二天一早由西北国防军参谋本部第一处处长张道宏亲自飞来石门传达。

“支队长!战区急电!”

胡子邋遢的翁照垣好不容易带着建制破碎的支队连夜退到拒马河畔,还没等完成清点损失,周亚衞的电报就来了。

“周参谋长严令我部就地布防,同时接应我军其他成建制后撤部队。”

“支队长。”

翁照垣还没有回话,同样两眼通红的参谋长贾飏芷拿着最后清查的结果走了过来。

“我部现在基本保持完整的还有一个团部、两个营部。”

原本翁支队下属两个步兵团,按西北的体制至少要有两个团部和六个营部,再加上配属的炮兵、战防炮、防空和辎重部队,光营部就应该有十个,现而今却只剩下两个营部基本完整,可见战斗的惨烈和撤退时的混乱。

“连带轻伤不下火线的,整个战斗部队还有2900余人。”

这样就可以重新充实整顿三个步兵营还有剩的,“但咱们重武器损失太多了。”

20公厘防空炮和37公厘战防炮因为相对轻便,大部分都带了出来,但开战之初一共拥有30门75公厘山野炮最后只带回来11门,装甲车和战车是全损了,铁甲列车则落在刘汝明手中,也不知道怎么样个情况。

“医护兵和弹药也所剩无几,如何能在阻敌的同时接应第6、第7集团军的残部?”

“贾参谋长,你是老西北了,也应该知道军令不可违啊!”

贾飏芷的小动作,翁照垣不是没有察觉到,但是鉴于戴季良的信任,他也不愿意跟贾飏芷这样的小人过于计较了,不过今天他的确有些发火,抗令不遵无论对于西北军而言还是对翁照垣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污辱。

“就算打光了,咱们也要钉在拒马河南。”

“支队长、参谋长,依我看这个任务也不是不能完成的。”

程子牛也算是翁支队中能开口说话的高级干部,看到翁、贾二人这个时候了还有分歧,不禁大急。

“首先战区要求咱们接应的是成建制部队。

什么叫成建制部队?只要无组织无纪律无领头官长的都算不得成建制部队,咱们沿路广设关卡哨位,只要发现这样的,立刻整编进来充实咱们,这样咱们支队的力量应该能够得到很快恢复,这样就算日本人追下来,咱们也能抵挡一阵子。

其次,我判断战区让我们在拒马河设防还有一个目的是遏止日本人过快的进攻速度,也就是迟滞日本人的行动,并不指望咱们这支残军能挡住日本人多久。”

挡肯定是挡不住的,只要日本人一个侧翼包围,区区3000人不到的翁支队一准被兜了进去。

“如此,咱们大可以利用猎兵部队构成多层次的警戒线、阻击线,想来只要保证大部分的友军都逃出日本人的合围了,咱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这个时候战区自然而然会让咱们撤下去的。”

“万一友军抗议的话,那该怎么办?”

虽然贾飏芷对翁照垣这个半路出家的外来户很是提防,但对程子牛这个一步一步从士兵到军校生再到指挥官的西北老兵却有着良好的印象。

因此,尽管此刻他用的是反问的语法,但实际上他已经倾向于同意这个方案,只不过还想看看程子牛能不能顺便找出一个摆得上台面的借口。

“队伍中夹杂有旅以上高级军官的咱们一律放行,至于旅以下。”

程子牛看了看翁照垣。

“以支队长中将的身份想来也没有人敢当场不服,而等咱们把肉吃下去了,就算宋哲元、杨虎城亲自讨要,咱们也可以用战事危急不得已而为之作为借口,想来最多发发牢骚而已了。”

“程团长,收编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了。”

翁照垣也被说服了,当下作出了决定。

其实也是,现在翁支队只有三个营多一点的力量,他直接指挥就可以了,根本不用程子牛隔靴挠痒,正好程子牛自己提出这个建议,就让他自己执行好了。

“我先给你一个连,要是哪个敢反对的,先下了枪再说!”

慌乱的一夜很快就过去了,而日本人也耀武扬威的开进了北平城,正当全日本的国民正在准备晚上的提灯游行、庆祝大日本皇军攻克北平的赫赫武功的时候,日本陆军中央内部又一次为进攻的方向吵开了。

“应当迅速消灭河北省中部之敌,进一步挫伤敌人的战斗意志,获得结束战局的机会。”

日军参谋本部战争指导课长河边虎四郎大佐站起来如是说道,他最大助力之一的参谋本部第一部长石原莞尔少将已经被主张全面扩大对华战争的扩大派给阴谋赶到了关东军,在东条英机的手下担任副手,而相当了解西北情况的坂垣征四郎和土肥厚贤二又在中国担任师团长指挥作战。

因此,尽管有战争指导课主任参谋堀场一雄、陆军省军务课课长柴山兼四郎等人的支持,他在陆军中央还是显得有些孤立无援。

“消灭河北省中部的杨虎城部、宋哲元部固然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支那战事就此结束。”

参谋本部中国课长永津佐比重神采飞扬的站了起来。

“根据华北特务机关的情报,支那军队正在正定一线集结新的力量,准备与我皇军进行新的会战,为此,戴季良甚至调动了川军和庞炳勋等部。不过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未来的正定作战中,支那西北依然没有大规模出动的迹象,而不彻底打击支那西北军,则短时间内结束华北战局是不可想象的。”

永津佐比重说了这么多话的意思倒也明确。

“我认为,我方的作战不应该拘泥于河北中部一带,譬如关东军已经攻克张垣,打开了进入山西的大门。而山东韩复榘的行动明显与河北的战事脱节,自然也是我皇军各个击破的最好目标。”

“在没有完成击溃主敌的任务之前,永津君盲目扩大战争是不是有不分轻重缓急之嫌?”

战争指导课主任参谋堀场一雄对狂妄的扩大战争派根本没有什么好感,在他看来即便能获得山东、山西的资源,但一天不压迫中国南北两个政权对日媾和,日本就一天得陷在中国的泥潭中,正所谓得不偿失。

“堀场君,支那的人力无穷无尽、地域又极其广阔,哪怕今天击垮了河北中部的支那军,明天他们又会撤退到河南沿着黄河组建一条新的防线。”

陆军省军事课长田中新一并不知道他其实已经说到了最关键的一点,可惜他的用意并不是借此反对扩大战争,而是恰恰相反,以自相矛盾的说法鼓吹以战养战、扩大对华占领区的必要。

“因此,要彻底消灭支那,就必须像下棋一样,挤压支那人的空间,迫使其不得不和帝国军队进行最后的决战,从而一举奠定支那战局的胜机。”

“再说了,通过平津作战,诸君应该已经看到了支那军队的真实战力。”

参谋本部作战课课长武藤章趾高气扬的说着。

“宋哲元部、杨虎城部都是大量装备西北武器的支那强军,其战斗力与支那西北军所比即便不如,恐怕差距也是有限的。”

按照武藤章的理论,日军号称在北中国投入了一个方面军8个师团1个旅团,然而实际到平津沦陷之时,日本人拢总才出动了第5、第6、第20等三个师团和几个独立混成旅团等近十万人,就这样一支不到中国军队总数一半的力量居然在一个月内就打败了倍数于己的敌人,可见一个日本兵可以对付三个中国兵的说法并非虚言。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兵分三路同时推进,以期用最快的速度击败支那各方力量。”

说到这,武藤章补充着。

“支那兵法有云,攻其必救。皇军三路进击必然打乱支那西北军的部署,从而达到调动该敌的作用,进而保证皇军用最小的力量消灭最多的敌人。”

“武藤君难道忘了,山东之后还有张学良的二十余万东北军了嘛?”

抓住武藤章漏洞的陆军省军务课课长柴山兼四郎如此诘问着。

“现在是韩复榘忌惮张学良可能图谋山东而拒不放行,若是一旦皇军逼急了,恐怕在山东也要陷入僵局了。”

“东北军?”

陆军省次官梅津美治郎和陆军大臣杉山元对视而笑。

“8.20事变已经告诉我们支那东北军的战力是如何的强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