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官家道歉

正文卷

第91章 官家道歉

国子监陷入了混乱之中。

苏成被马硕追问是否知情,苏成摇头,老古板从不撒谎。

马硕随即求见太后,准备请罪。

宫中轻飘飘一句话,“何罪之有?”

太后压根不在乎,你哪来哪去。

马硕愕然,回到国子监,发现来了不少大儒。

大儒们痛心疾首的说着此事,说到最后,有人目露凶光说道:“当年能灭了他们一次,如今咱们如此强大,反手之间便能镇压了所谓的巨子。”

“你压一个试试?”

不知何时,李巨子来了。

他看着那位说的兴奋愉快,以至于嘴角泛起白沫的大儒,平静而不屑的道:“靠着一张嘴走遍天下,说不过了便用权力压制,这便是你等的治学?”

他缓缓看着这些所谓的‘君子’,“春秋时,儒学生机勃勃,随着董仲舒迎合汉武篡改儒学开始,儒学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谋取利益的工具。多少人以它之名自称君子,多少人以它之名谋求名利欲望,多少人以它之名,行小人之事……”

“要辩驳,欢迎。”李献指指那位大儒,“要动手……”

十八罗汉现身。

一个个挽着袖子。

能公开打架,肆无忌惮的打架,他们对此期待许久了。

“君子动口不动手!”大儒色厉内荏。

“软骨虫!”李献不屑的摇摇头,转身就走。

十八罗汉紧紧跟着。

“先生,咱们真是墨家?”

“先生,墨家当年如何?”

一群想寻求刺激的年轻人,就像是加入了一个隐世门派般的兴奋。

文彦博说道:“墨家,当年曾令儒学低头。当世第一。”

“咱们的祖师爷这般了得?”

罗汉们拍着彼此的肩膀,眼中都有一种叫做‘不虚此行’的欢喜。

这国子监,来对了啊!

“我们是做。”李献觉得自己就像是被簇拥着的混社会老大,“儒学是说。做,能看到。说,看不到,那凭何能胜出?”

众人摇头。

“他们靠的是不要脸。”李献总结了一下,“上位者需要什么,他们便把儒学篡改为什么。他们需要什么利益,便把儒学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篡改……”

“原来如此!”

李献走出大门,“放学。”

学生们激动不已,回到家中把此事告知了家人。

“墨家?”

“竟然是墨家?难怪定远侯的言论和立场与儒学背道而驰,原来如此。”

“墨家……老夫要问问。”

第二日,各种试探的奏疏进宫。

“都是在试探老身的心思。”太后摇头叹息,“官家都去了,这群蠢货还在揣度。不过,谨慎是个美德,当嘉奖。”

随后宫中传来了太后的声音。

“百家争鸣,方能彰显我大宋气度。”

好了!

人渣们得到了家长的全力支持。

好好学,不然打断腿。

要学到一招半式,以后儿孙就不愁了。

对先生要恭敬些。

早上,李献吃完早饭后,便换了布衣出行。

王贺和范集等人护着他出门,老鸦巷起早的街坊见到李献,恭谨行礼。

“无需如此!”李献还礼。

行礼的街坊正色道:“若是给侯爷行礼,那是迫于威权。可今日给侯爷行礼,却是敬重。侯爷乃墨家巨子,学问高深,当得起我等之礼。”

这个民族在最危难的时候总是能逆袭,再度崛起。这里面有许多原因,但此刻李献觉得,尊师重教定然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只要这个民族的传统和知识能传承下去,那些积极向上的,令人生出归属感的内容通过俚语、歇后语、市井口头禅……传播下去,在这样的环境中,迟早会孕育出带领这个民族重新崛起的人杰。

所以他才说,儒学是根基,不可或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许多许多,都在一点一滴的改变着这个民族的思想基因。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

晨曦中,文彦博看到先生突然长声大笑。

今日进国子监时,李献发现门子的眼中多了些敬畏。

这是何故?

李献不解,就问道:“为何躲避?”

门子不敢隐瞒,“侯爷,他们说墨家弟子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

这是遗毒。

李献板着脸,“没这回事。”

时过境迁,游侠儿早已没了生存的土壤。

今日上课时,十八罗汉听的格外认真。

李献也讲的格外的神采飞扬。

“……这个世间万物都有规矩,历代墨家弟子通过观察和试验,得出了许多令人心潮澎湃的发现。”

“力,这是最大的发现。”

随着讲解的深入,李献拿出了试验道具,当即做了个力的测试。

“妙啊!”众人赞不绝口。

“营造中,力学不可或缺。要想打造出更为坚固锋锐的兵器,力学,必不可少!”

放学后,李献本想回家,一辆马车拦住了他。

车帘掀开,韩司言的小脸儿在秋风中有些红润,“定远侯。”

李献叹息,“我自己找行不行?”

“今日不是为伱,为官家。”韩司言招手。

官家?

赵祯的初恋失败了,为此郁郁许久。如今太后令韩薇重新为他寻找皇后人选,李献很是好奇,会是哪些女人。

“都有哪些?”

“都是勋戚之后。”韩薇拿出小册子,“原先给你说的那几个女人我也加进去了,你不会见怪吧?”

小脸儿上有些愧疚之色,令李献对这个少女多了些好感,“君未娶,妾未嫁,随缘。”

“那就好。”韩薇嘀咕着自己看好的人选。

“这个姓曹,是曹玮的侄女儿,不过我并不看好。”韩薇翻过这一页。

“哎!等等。”李献叫住了她,“曹玮的侄女儿?多大?”

“十三,怎地?”韩薇问到。

不对,历史上的曹太后是赵祯的第二任皇后。按照时间来推算,此刻才几岁。

那么,就是另一个曹氏。

十三岁,赵祯有些苟啊!

“这个小娘子如何?”

“很是直爽,太直爽了些,我觉着不适合宫中,也不适合官家。”韩薇一脸专家的模样。

“你这个看法有失偏颇了。”李献叹气,“你想想,官家整日与臣子勾心斗角,得为天下事操心烦恼,回到后宫中,还得和自己的女人猜来猜去,你觉着这样的日子累不累?”

“是哦!”韩薇点头,“那……若是没有女人,岂不是更好?无拘无束。”

“是啊!”李献觉得少女的见识远超这个时代,“不过老来你得担心。”

“担心什么?”

“担心没人帮你拔管子。”

二人进宫,正好遇到赵祯在练射箭。

那弓看着不小,韩薇惊叹,“官家竟能持此强弓吗?”

李献打个呵呵,也不揭穿长弓是特制的,看似很大,实则又轻又松,配上更轻松的弓弦。这哪里是射箭,分明是活动身体。

“陛下神箭!”

当赵祯一箭松松垮垮,漂浮着射中了红心附近时,几个内侍拍手交好。

赵祯把长弓丢给内侍,回身,很是意气风发的道:“如何?”

“神箭!”

李献言简意赅,“宫中第一。”

赵祯也不生气,韩薇把一些小娘子的情况介绍给他听。按照太后的意思,此次先听听官家的意思。

“这个刘氏……”赵祯迟疑了一下。

“刘氏,家境优渥,长相妩媚……”韩薇看了李献一眼,眼中忧心忡忡。

这不就是王氏的翻版吗?

再和太后来一次拉锯战,韩薇敢打赌,官家要倒大霉。

“咳咳!”李献说道:“官家,其实我有个看法。”

“说吧!”赵祯有些心不在焉。

“帝王三宫六院,女人多不胜数。按理,对所谓的美人儿也都看腻味了。可官家不同,重情义。”

赵祯颔首。

“有个富户娶妻,两个女人候选,一个美人,一个长相普通,却端庄大气。富户不能决,便请示智者。智者说……”

韩薇看着李献,心想你要是能说出道理来,我以后便不叫你恶人。

“智者说,娶妻娶贤,纳妾纳色!”

韩薇身体一震,“是了,正是如此!”

皇后是正妻,当以贤德为标准,能母仪天下为标准。但别的嫔妃可以选色啊!

“可……”赵祯显然也被这番话说动了,但依旧有些不舍。

“其实,我有些话一直没和官家说。”李献看着赵祯,“太后说,王氏不可为后,官家为此大怒。一个女人,难道太后就不舍?一个少女,难道就能威胁到太后?”

赵祯下意识的摇头,太后的厉害他知晓。若是太后出手,什么王氏,一巴掌就能拍死。

“那大娘娘是为何?”

李献叹气,“帝王喜欢的女人,不可为后。”

“为何?”赵祯微怒。

李献看着他。

“那将会是你的弱点!”

帝王,不可把自己的软肋露在外面。有,你也得藏着掩着。

赵祯恍若被雷击了一般,呆立原地。

不知何时,有人说道:“官家,官家……”

赵祯清醒,见李献二人早就走了,他回回神,张泽问道:“官家,可是去看书?”

“不,去大娘娘那。”

太后正在理事,蹙着眉,偶尔挠挠头,凝神思索。当她不经意抬头看到赵祯已经在自己案几之前时,愕然,“官家何事?”

赵祯看着太后,百感交集。

他低下头,努力压下那种情绪涌动。

“大娘娘,我错了。”

……

第二更。